8月7日下午,三架由美国飞行员驾驶的F-35B垂直降落在新田原基地跑道上,轰鸣声持续了足足两分钟。这是日本自卫队历史上第一次拥有隐形战斗机,也是二战后首次拥有固定翼舰载战机。飞机还没捂热,周边的宫崎县居民已经举着“F-35B部署NO!”的标语抗议——噪音高达130分贝,是普通战机的1.5倍。但这只是序章,更大的故事才刚刚展开。
一、从“自卫”到“舰载”:F-35B带来的能力跃升
过去,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是F-15J和传统跑道起降的F-35A,只能守本土机场。F-35B最大的不同是“不挑跑道”:短距滑行就能起飞,还能垂直降落,这意味着它可以从改装后的“出云”“加贺”两艘护卫舰上起降——这两艘舰正被悄悄改造成事实上的轻型航母。按计划,每艘舰将搭载约20架F-35B,组成两支机动航母编队,可在东海、太平洋甚至更远海域活动。
军事专家用一句话总结:日本第一次拥有了“随时把战斗机搬到别人家门口”的能力。
二、噪音与民意:基地旁边的“拉锯战”
新田原基地附近住着约两万户居民。7日那天,50多人举着牌子抗议,要求“停止深夜训练”。防卫省原本承诺“非紧急情况不垂直降落”,但训练计划草案却写着“每月最多100次训练,其中40次在夜里”。
一名住在跑道尽头的农民说:“战斗机声音像电锯锯铁皮,窗户跟着抖。”县政府已正式向防卫省递交“重新评估”请求。防卫省则回应:秋季前不会进行垂直降落训练,但计划不会取消。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三、战略转向:从“专守防卫”到“先发制人”
日本宪法第九条写明“不保持战力”,但F-35B的部署让“专守”二字变得模糊。军事专家分析,F-35B具备隐身突防能力,可深入对方防空圈实施“先发制人”打击;加上它所需跑道极短,即便机场跑道被毁,也能在简易公路或岛礁跑道上起降。
更关键的是,日本把F-35B与“出云”“加贺”号绑定,等于拥有了机动海上机场。专家指出,日本水陆机动团未来可以借航母掩护实施夺岛作战,整个防御战略正悄悄从“防御本土”转向“外线进攻”。
四、地区震荡:邻居们为何紧张
日本媒体把F-35B的到来包装成“应对中国航母威胁”,称中国辽宁舰、山东舰频繁穿越岛链,日本需要“对等威慑”。但周边国家看到的却是另一幅画面:
- 韩国担心日本航母战斗群在独岛(竹岛)附近活动;
- 中国专家指出,日本借“中国威胁”之名,行突破和平宪法之实,破坏地区战略平衡;
- 俄罗斯则警惕日本在争议海域的空中巡逻圈大幅外扩。
一句话,F-35B不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一张搅动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多米诺骨牌。
五、美日同盟:放虎出笼还是战略捆绑
F-35B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软件升级、后勤维护、武器弹药全攥在美国手里。军事专家直言,美国向日本出口F-35B,相当于“给老虎装上翅膀”,让日本在印太地区更好地配合美军联合作战。
日本总共采购147架F-35系列,是美国以外最大用户,其中42架B型将全部用于舰载任务。换句话说,日本航母编队未来每一次出击,背后都有美军的指挥链和后勤链——这到底是日本变强,还是美日同盟绑得更紧,答案耐人寻味。
总结
三架F-35B落地,带来的不只是130分贝的噪音,更是日本战后安全政策的分水岭:从“专守防卫”到“机动进攻”,从“本土防空”到“远洋制空”。航母化护卫舰、隐身舰载机、夜间垂直训练……每一步都在改写地区力量天平。邻居们屏息观望,而跑道尽头抗议的民众仍在举着标语——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已不仅是噪音,更是历史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