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婚恋,开启“共享前任”模式了?

1

听说过招聘内推,没听说过恋爱内推的。

可这样的“魔幻新闻”陆续出现了。

这怎么想怎么膈应。

内推员工没什么。毕竟,公司使用的是你的能力。

可内推睡过的前任,这......

果然人活久了,什么事都能遇见。

2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

好像是某书上,有人发帖求内推前任。

下面评论区炸了锅。

有人认真写推荐信:

“95年,183cm,央企工作,情绪稳定,会做饭,就是有点妈宝,8 成新,建议入手。”

还有人标注:

“参考文献来源:本人亲身交往 3 年。”

搞得跟学术论文似的。

我当场笑到打鸣,现在的人谈恋爱已经卷到这个地步了?

3

之后,“内推前任”迅速成为热词,衍生出无数热帖。

评论区里,网友们心无嫌隙地推销、点评、预订各自的前任。

点开后,很容易让人以为误入二手买卖市场。

前任成了 “二手商品”。

成色、质地、体验,都被量化,还分出几成新和几成瑕。

内推格式也跟写简历一模一样:

“地点:上海

年龄:28

性别:男

MBTI:ISFJ

星座:巨蟹

优势:身高 185,冷白皮,体制内工作,情绪稳定到像块石头

缺点:接吻技术烂,打游戏会骂脏话

成色:9 成新(无家暴无出轨,因异地分手)”

最绝的是还有“品相评级”。

  • 99新:家庭优渥,工作稳定,性格好,对对象百依(这种基本是前任还想复合,挂出来钓鱼的)
  • 9 成新:没硬伤,可能有点小毛病,比如爱打游戏 / 花钱大手大脚
  • 8 成新:工作或性格有一项拉垮,但对人还算真诚
  • 微瑕:家庭或人品有坑,比如妈宝 / 抠门 / 冷暴力
  • 全瑕:家暴 / 出轨 / 骗钱 / 性病,品种为“人渣”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哪是找对象啊,分明是在闲鱼上淘“二手货”!

有人在内推里写:“前男友,有点渣但活好,适合短期交往。”

下面居然还有人问:“能刀吗?”

刀你个大头鬼啊!

这是谈恋爱,还是买白菜?

4

更离谱的是,有人真的靠这个相亲成功了。

一个网友说,自己被一个同城的姑娘推荐了前任。

对方因移民出国,与前任友好分手,推荐给其他网上的兄弟姐妹。

网友与“前任”见面后,发现果然不错。

因为被“验过货”,进程条比较快,现在已经谈上了。

但也有一些“内推”,更像是“二手货回收市场调研”。

有个网友被“内推”后,见了男的。

没成。

因为,那个推荐的博主把前任又“捡回去了”。

——合着这内推不是给新人机会,是给前任复合铺路呢?

失败案例的存在,不影响“共享前任”运动红红火火。

所以有人问,为什么大家宁愿要别人的前任,也不找新人?

因为信息更加透明化。

我记得当初我相亲,遇到过奇葩男。

第一次见面就说自己开公司,后来发现是皮包公司;

说自己月入十万,其实欠着网贷;

吃饭时把单买了,转头跟我AA要钱。

还有我闺蜜,在交友软件上认识个“温柔学霸”。

结果第一次约会就想带她去酒店,被拒后还骂她“装纯”。

现在人找对象就跟拆弹似的。

你永远不知道对面那个人是正常人,还是披着人皮的渣。

这才导致姑娘们感慨说:“前任内推怎么了?至少他被别人验过货了,家暴出轨这种大雷,前任不可能瞒着。”

大家算是明白了。

无论对方的条件有多优秀,都比不过他们前任说的两个关键词:

“谈过。推荐。”

我们编辑组的同事们也说:“海选风险太大了!别人用过的至少知道好坏,总比碰到个骗子强。”

5

现在人对“陌生人”已经彻底失去信任了。

交友软件上的照片是 P 的;

相亲介绍的工作是编的;

就连亲友推荐的,都可能藏着你不知道的黑历史。

比如,看起来正常的男人,可能拎着半壶油,去了南京红老头的家里;

再比如北大学霸,顶着名校光环,却能把女朋友PUA到自杀;

还有一身精英标签的留英博士,可能是迷奸多人的罪犯......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脚踏错,身心俱伤。

所以啊,大家疯了一样要“共享前任”,不过是想在这个骗子横行的世界里,找一点安全感。

就像有人说的:好人是不在市场上流通的,尤其是好男人。

能被前任推荐的,至少证明他不是个渣。

6

其实这事儿说新也不新。

我老家那个小县城,早就流行“共享前任”了。

朋友在县城当老师。

相亲相到最后,发现对方不是她同学的前任,就是她同事的前男友。

有次她跟一个男生约会,刚坐下就发现:“哎,你是不是跟我表妹谈过?”

男生尴尬地点点头,俩人当场笑场,最后成了好朋友。

县城就那么大,适龄青年就那么些,绕来绕去都是熟人。

今天你跟他谈,明天我跟他谈,就跟玩消消乐似的,碰着碰着就凑成一对了。

我妈说,她年轻的时候,县城里的姑娘找对象,都要托人去男方村里打听:“他家有没有家暴史?他爸对他妈好不好?”

现在只不过把“托人打听”,换成了“前任内推”。

本质上都是想找个知根知底的。

7

看着大家把前任当成“商品”来推荐,把爱情当成“二手交易”,许多人也很无奈。

归根结底,大家都在怕。

怕什么?

怕遇人不淑,怕被骗财骗色,怕浪费时间,怕负上一身债、染上一身病、打落一嘴牙。

所以宁愿放弃“爱情”里云遮雾绕、欲语还休、暧昧神秘的打探期,直接查看对方的“使用说明书”。

而热心的网络姐妹们,把《前任使用手册》写好,以备随时查看:

“他早上爱喝豆浆,晚上睡觉磨牙,生气了要哄半小时,doi 喜欢关灯。”

“精神状态很迷,在QQ空间晒电动车。”

这种“内推文化”也正在把人物化。

大家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带着各种标签的“商品”:

“身高183,6块腹肌体育生,211学历,老师,工作稳定体面......”

这跟在超市里买菜真没差。

但能怪谁呢?

网民疯疯癫癫搞“前任内推”,也是被这个浮躁的世界逼的。

我们见过太多爱情的骗局,听过太多背叛的故事,被太多姐妹悲惨的婚恋故事吓得直打哆嗦......

所以宁愿相信别人用过的“二手货”,也不敢赌“一把全新”的爱情。

不信你看——

有人在这千方百计求“内推前任”,有人千方百计求你“和我的老公结婚”。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只能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看对眼了,就试试呗。

遇不到合适的,单身也无妨。

现在手机好玩,科技工具高明,小说美剧综艺又好刷,人工智能发展又够快......

生活越来越好。

“平替”选择越来越多。

实在没必要非得守着“共享前任”的坑,抱着《前任内推说明书》,深入“敌营”,一验“前任们”的虚实。

毕竟,恋爱是为了“在人间体验”,不是“在鬼屋闯关”,对吧?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