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底线,依然存在

转自:长安街知事

战争无疑是人类发明出的最极端的冲突解决机制,也曾经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代名词。

在古代,雅典人对试图保持中立的小城梅洛斯实施暴行,杀死了城中全部的成年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变卖为奴;

在中世纪,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刺瞎一万五千名保加利亚战俘的双眼,每一百人只留下一个独眼的战俘带领他们返回家园;

而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战争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武器造成了130万人的伤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在集中营里杀死了超过1000万人。

正是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之后,76年前的今天(1949年8月12日),63个国家在原有《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的基础上签署了新的《日内瓦公约》,四部公约分别对陆上和海上武装部队伤病人员、战俘待遇、保护平民做出了详细的、同时也是底线性的规定,比如医疗设施不能成为攻击对象,战俘应受到人道待遇并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冲突各方必须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不得使用饥饿战术。

至今已经有196个国家签署公约,这让《日内瓦公约》成为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之一,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战争中人道底线的共同尊重和维护。

即便是这些底线性的规定,依然不时遭到缔约国的践踏,比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和无差别屠杀平民,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用平民作为“人体盾牌”保护军事目标,英军在伊拉克系统性虐俘……

2023年10月至今发生在加沙的冲突,已经导致了超过6万多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大约70%都是妇女和儿童;医院、救护车、联合国学校遭到近千次袭击;援助物资领取点成为以色列袭击的目标,加沙面临全面饥荒。

7月31日,加沙地带汗尤尼斯,一名受伤的巴勒斯坦儿童坐在纳赛尔医院的地板上。此前,以军在莫拉格援助分发区向平民开火,导致包括儿童在内的多人受伤。图源:视觉中国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以及发生在苏丹、刚果、缅甸等地的冲突中,也存在着类似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些数字和事实让我们看到,人类是多么容易突破人性的底线,做出“非人”的暴行。亚里士多德说人始终处于神与兽之间,当失去了正义、法律的约束,人类是比野兽更加卑劣的生物;霍布斯则将这种完全没有制度约束的世界称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

面对在人性底线被频频击穿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怀疑,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住人性的微光?如果没有了人性的底线,世界又会走向何处?

在我看来,我们始终不该对人性彻底绝望,我们的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武器:人道体系的正面力量,审判的负面遏制,以及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

首先,人类构建的人道体系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内瓦公约》依然是人类的广泛共识,根据《公约》,联合国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对反人道的罪行加以谴责、发出警告、做出调停;救援物资虽然与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但毕竟在以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冲突一线,而且前沿技术的应用让援助物资的运送、发放,伤病人员的身心治疗都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希法医院救护车队遇袭现场

其次,审判应该成为对抗反人道罪行的重要武器。

虽然有关战争罪的审判从来都是漫长的、艰难的、充满政治干预和各种妥协的,但是我们毕竟有过成功的案例,比如2017年对犯下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及战争罪的波黑塞族司令姆拉迪奇判处无期徒刑,今年7月对中非共和国两位反巴拉卡武装领导人判处15和12年有期徒刑。

本轮加沙冲突爆发后,国际刑事法院迅速开展调查,积极收集证据,不到一年便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哈马斯的军事指挥官马斯里发出逮捕令,体现了追究严重国际罪行的决心。

我们希望国际刑事法院可以在相关罪行的审判中发挥更加坚实而独立的作用,不会让人类因为缺乏制约退回到霍布斯笔下“自然状态”。

最后,我们心中的道德底线始终是一切秩序的基础。

不管是人道体系还是审判体系的构建,背后都是我们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康德曾说,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愈是经常、持久地思考,就越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奇和敬畏”。

那些犯下、经历、目睹、思考反人性暴行的人,只要还不是良知彻底泯灭,必然会受到深深的触动并做出反思,这正是我们放眼历史,总能看到人类一次次克服看似无望的至暗时刻,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也正是我们抵抗一切反人性暴行、守住人性底线最终的信心来源。

作者:刘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上一篇:新质战斗力如何制胜?东部战区“海地空”演练告诉你
下一篇:红旗列阵!织就防空“天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