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休假”,75万雇员停薪陷困局
(引言)2025年10月1日,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国庆日,美国联邦政府却陷入近七年来的首次停摆。约75万名联邦雇员被迫停薪“休假”,非核心公共服务全面停滞,国家公园闭门谢客,游客吃闭门羹。这场因两党预算僵局引发的危机,与以往相比笼罩着更浓重的悲观色彩——看不到开门的希望。
一、“无解”僵局:看不到尽头的“休假”
此次停摆是美国自1976年实施预算程序以来的第22次政府关门。表面看,这是两党围绕预算案争执的常态戏码,但其内核已发生显著变化。与2019年特朗普任期内的那场长达35天的停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无解性”。正如一位亲历上次停摆的联邦雇员所言:“上次是为了修墙资金硬耗了35天,但当时民主党掌握众议院,所以最后共和党妥协了……而这次,是看不到开门的希望。”
两党分歧之深、政治极化之剧,已使妥协空间被极度压缩。国会两院在关键拨款法案上寸步不让,导致预算程序完全瘫痪。原定于本周五进行的下一轮投票,在停摆已成事实的背景下,显得更像是走过场,无法带来实质性突破。一位劳工部公务员的调侃道出了无奈:“这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国庆休假是稳的”——因为停摆在周三就已开始,至少持续到周日已成定局,而后续遥遥无期。
二、民生之痛:75万雇员停薪,公共服务“断档”
停摆的冲击波首先砸向联邦雇员。约75万名联邦政府工作人员被迫停薪休假,生计瞬间陷入困境。他们中的许多人,如资料中提及的劳工部公务员,只能无奈地接到“放假时长待定”的通知,在焦虑中等待未知的复工日。更艰难的是那些被定义为“关键岗位”的人员——军队、边境巡逻人员、军警宪特等强力机关职员。他们虽不能离岗,却同样领不到薪水,在高压下义务维持着国家最基本的运转。
公共服务的大面积“断档”是停摆最直观的体现。非核心联邦部门服务全面停止:国家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旅游设施纷纷闭门谢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吃了“闭门羹”;大量依赖联邦资金的民生项目审批、社会福利申请处理陷入停滞;科研项目、环境监测等长期工作被迫中断。这种混乱不仅影响民众日常生活,也对美国国际形象造成损害。
三、制度之困:联邦制下的“国家”与“中央”
此次停摆也再次暴露了美国联邦制架构的独特之处及其脆弱性。正如资料所解析:“美国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只有一个中央,一个国家,但是美国有五十个‘国家’(我们翻译为‘州’,其实‘State’是‘国家’的意思),五十个‘中央’。” 这种分权结构意味着联邦政府停摆的影响范围具有选择性。
停摆风暴主要席卷的是联邦层面。各州政府凭借其独立的财政体系和法律权限,其运作基本不受联邦关门影响。州立公园依然开放,州级公共服务如教育、交通、治安等照常运转。这种“州强联邦弱”的特性,使得美国社会在联邦政府瘫痪时,不至于陷入全面崩溃。然而,这种结构也导致了联邦层面决策效率低下、两党在国会缠斗不休的痼疾,成为周期性政府停摆的制度性根源。
结语:一场没有胜利者的“赌局”
2025年10月的这场联邦政府停摆,已非简单的预算之争,更像是一场两党押上政府信誉和民众福祉的“政治赌局”。与以往相比,它因无解的僵局而更显漫长,因75万雇员的无薪困境而更显残酷,因公共服务停滞对民众生活的直接影响而更显沉重。无论最终以何种方式收场,这场“休假”都已在美国社会肌体上刻下伤痕,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美式政治极化的高昂代价。当“看不到开门的希望”成为亲历者最深的感受时,这场危机的解决之道,似乎比停摆本身更加遥不可及。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