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贬值幅度为何远超油车?用户真实经历揭示深层原因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其二手车市场却面临一个尴尬现实:贬值幅度远超传统燃油车。多位车主分享亲身经历显示,电车十年后残值可能归零,而油车虽也贬值,但整体幅度较小。这引发热议:为什么电车成了“贬值之王”?
电车用户的坦然心态:接受高贬值
许多新能源车主早已做好心理准备,认为电车残值低是必然结果。一位极氪001车主直言:“买新能源的车主,基本上都是抱着十年后残值归零的想法来的,对此我们毫不在意。”他以自身为例:2022年上牌的极氪001,目前跑了五万多公里,预计十年后只值1000块当废铁卖掉。相比之下,他堂姐的2012年索8(油车),11年车龄、15万公里,还能卖出2.3万元。电车用户甚至调侃:“油车10年亏了90%,电车就算亏100%,实际上有意义吗?”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锂金属回收理论上值钱,但车主们已放弃期待:“不要了,送给收废品的。”这种心态折射出电车贬值核心——市场预期残值低,用户从购买时就默认了“归零”结局。
油车贬值的残酷现实:幅度不小但相对稳定
然而,油车并非贬值“避风港”,实际案例显示其贬值同样触目惊心。一位路虎发现运动版车主分享:2021款落地价超50万,但2024款新车仅售23.92万(落地约27万),导致二手车价跌至20万以下,相当于“每年掉10万”。他反问:“油车贬值率低?骗骗别人就行了,别自己都相信了。”同样,一台2020年宝马X3落地45万,四年后仅4万公里、无事故、保养良好,今年最高报价仅17万。车主无奈表示:“这车买的时候芯片紧缺,有些店还加价卖,现在贬值这么快,干脆留下给家人开。”这些例子证明油车贬值幅度大,但整体上三年内鲜有超过60%的案例,不像电车那样直奔“归零”趋势。
电车贬值更大的根源:技术迭代与市场不确定性
为什么电车贬值幅度整体更大?用户经历指向两大因素:快速技术迭代和残值预期崩塌。电车用户普遍接受“十年残值归零”的现实,这源于电池寿命的硬伤——锂金属回收价值被低估,车主们说“别说锂金属回收值钱了,不要了”,暗示电池退化加速了贬值。同时,油车用户虽遇贬值但相对可控,如路虎案例中每年掉10万,但三年内未达60%的“崩盘”线。反观电车,用户反问:“主流的哪台新能源车,三年贬值超过60%的?”这突显电车市场的不确定性:新车技术更新快(如电池续航提升),导致老款迅速淘汰;加上残值预期低,买家不愿接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电车贬值幅度被推高,而油车则因成熟体系维持了部分残值。
综合来看,电车贬值幅度超越油车,核心在于用户预期和技术短板——电池寿命短、迭代快,让残值早早“归零”。而油车虽也贬值,但稳定性和市场接受度缓冲了跌幅。面对这一现实,新能源车主们以“无所谓”心态应对,凸显了产业转型的阵痛。未来,唯有提升电池耐用性和回收价值,才能扭转电车“贬值之王”的命运。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